料杆運動的靈活性
料杆在料筒內(nei) 孔中能保持垂直運動,依靠軸線的兩(liang) 點定位,一是料杆的測量頭部與(yu) 料筒內(nei) 孔間的0.075mm左右的公差配合,二是料杆中間部位與(yu) 導向套之間的公差配合,使料杆在料筒內(nei) 既能自由上下運動,又不會(hui) 歪斜,保持垂直。而且從(cong) 理論上講,使用的年限越長,摩擦係數越小,越靈活。操作時,導向套良好地固定,能有效的防止料杆彎曲變形,這是用戶常有疏忽的。
然而,用戶有時很少注意到料杆的靈活運動。當使用一段時間後,料杆上很明顯地會(hui) 薄薄地沉積一層焦化物,即使用戶在每次都認真地清洗了料杆,這一層沉積物還是慢慢地形成了(更不用說有些用戶本身的清洗工作就做得很差),而且,導向套的內(nei) 壁還不會(hui) 去清洗它,這樣,使用一段時間後,料杆和導向套之間的配合將不再是這麽(me) 如意,越來越粘滯,卻始終引不起用戶的注意。
至於(yu) 導向套未妥善地放置,以致沒有起到導向作用而使活塞杆歪斜,也是常見現象。
這些故障的結果是測量值明顯偏小,而用戶往往怪罪於(yu) 其它原因。
2. 口模及料筒的情況
按操作要求,料筒在每次試驗時,都要清洗,口模要求少每天清洗一次及在換料前清洗,但用戶一般對料筒每次都認真清洗,而疏忽了口模,一方麵當然還是因為(wei) 口模難以清洗之故。常用的口模內(nei) 徑是2.095±0.005mm,口模內(nei) 徑直接影響了熔體(ti) 流經的速度,其內(nei) 壁更容易沉積焦化物,而薄薄地一層,相對於(yu) 小口徑來說,已占了相當的比例,使熔體(ti) 流經的阻力大大增加,試驗值明顯減小。對口模內(nei) 徑測試,發現內(nei) 徑減小了。但我們(men) 知道,除了口模受到外力的敲擊,使內(nei) 孔發生變形外,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口模內(nei) 徑總是變大的。
上述二種情況,是該種儀(yi) 器常見的故障,它們(men) 都使試驗值偏小,甚至有減少一倍以上的。筆者曾遇到一家頗有聲望的單位,該單位的一台進口儀(yi) 器的口模不小心掉了,買(mai) 了一隻國內(nei) 生產(chan) 的口模,剛開始時,試驗數據一切正常,後來突然發現數據偏小,越來越嚴(yan) 重,便懷疑口模不好,要求筆者提供一隻。經筆者檢查,該機料杆不靈活,口模內(nei) 孔也髒,經清洗後,一切恢複正常。
清洗方法很簡單:趁熱態按常規清洗料杆、料筒及口模後,將料杆和導向套分離,用細的金相砂紙,沾油後將料杆表層的沉積物打磨掉,同時,將一小片沾油的砂紙卷起,塞入口模以及導向套內(nei) 孔,輕輕拉動,當能看到金屬本色後,即可獲得當初靈活自如的運動狀態,試驗數據也將恢複正常。
3. 料筒的加熱
料筒有一定的長度,因此在料筒外緣套有數隻不鏽鋼外殼的加熱圈(有的廠家的產(chan) 品用電熱絲(si) 繞在外緣)。由於(yu) 溫度控製的測量點僅(jin) 在下段的一個(ge) 區間,因此當加熱圈局部損壞時,即使溫度顯示還是達到原來的數值,但料筒內(nei) 的溫度分布已發生了或高或低的變化,使試驗值明顯偏離。
這類故障的一般外部反映為(wei) :溫度控製反映遲鈍,波動大,恢複時間明顯延長(一般為(wei) 4-6分鍾),甚至無法穩定,用交流電流表測儀(yi) 器電源電流,在加熱狀態將明顯低於(yu) 額定電流。此時,需有專(zhuan) 業(ye) 儀(yi) 器維修人員更換內(nei) 部加熱圈。
4. 溫度的準確性
國標規定,溫度穩定允差0.5℃,儀(yi) 器盡管采用了電腦軟件控溫,消除了許多不穩定因素,但隨時間的流逝,傳(chuan) 感器及電子電路總有些許變化使穩定顯示值偏差。因此,要經常用校正溫度計進行校對。當實際溫度偏低時,熔體(ti) 流動性變差,試驗值變小,但在正常情況下,如果偏離值不大(如小於(yu) 0.5℃),對試驗結果不會(hui) 有特別明顯的影響。